Skip to main content

热烈祝贺博士生刘建波顺利通过博士论文答辩!

发布日期:2020年06月10日  阅读:




发布者:院主任
此条新闻已经被阅读过11次

博士生刘建波(湖南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于2020年06月08日晚在环境馆一楼会议室顺利通过了博士学位论文答辩。

答辩委员会主席:
牛承岗 教授/博导 (湖南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答辩委员会委员:
尹笃林 教授/博导 (湖南师范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彭 兵 教授/博导 (中南大学冶金与环境学院)
汤 琳 教授/博导 (湖南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刘玉堂 研究员/博导 (湖南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张 长 教授/博导 (湖南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刘智峰 副教授/博导 (湖南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答辩秘书:
李 欣 副教授/博导 (湖南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刘建波博士生论文题目:基于群体感应淬灭的膜生物反应器中膜污染控制研究
导师:张盼月 教授/博导 曾光明 教授/博导

膜生物反应器(MBR)工艺的提出是环境污水处理领域重要的里程碑,MBR工艺具有出水水质高、占地面积小、易操作等众多优点。不管是好氧膜生物反应器(AeMBR)还是厌氧膜生物反应器(AnMBR),目前全世界范围内均得到了很大程度的研究和应用。但不可否认,MBR膜污染是限制该工艺进一步发展的主要因素,而群体感应淬灭理论的提出为膜污染控制、MBR操作时间延长提供了有力的保障。群体淬灭是微生物之间存在的一种代谢行为,通过具有群体淬灭功能的微生物分泌的淬灭酶分解微生物之间用于交流的信号分子,以抑制微生物的代谢活动,进而控制胞外聚合物(EPS)的分泌及其在膜组件表面的附着和累积,最终达到膜生物污染控制的目的。成功利用固载群体淬灭效应的Microbacterium sp.、Pseudomonas plecoglossicida、 Pseudomonas putida、Enterobacter cloaca以及Rhodococcus sp. BH4等菌的包埋珠实现了处理富含乙醇胺和二乙二醇丁醚废水过程中AeMBR内的膜污染控制,使AeMBR操作时间延长4.5倍左右。成功筛选具有群体淬灭效应的兼性厌氧细菌Microbacterium sp.并成功应用于AnMBR内膜污染控制,将AnMBR操作时间延长6-8倍。利用16S rRNA技术从微生物群落角度揭示了群体淬灭理论在AeMBR和AnMBR内膜污染控制的机理研究。群体淬灭菌的加入通过影响原生微生物种群结构、改变EPS分泌水平,减缓生物膜在膜表面附着的速率。

刘建波博士生基础知识扎实,专业理论知识丰富,具有很好的创新和科研能力。攻读博士学位期间以第一作者在Water Research (1篇)、Bioresource Technology (3篇)等SCI期刊上发表论文4篇,其中JCR一区论文4篇。另外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和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各有一篇Major Revision.

攻读学位期间曾获国家留学基金委CSC资助前往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高级环境生物技术实验室进行为期三年的交流学习。

该学位论文选题新颖,创新性强,实验设计合理,立论有据,文献综述全面,数据量丰富,论文写作规范,结构合理,逻辑清晰缜密,数据分析透彻,图表直观规范,结论正确,成果突出,是一篇优秀的博士学位论文。

在此,对刘建波博士生通过博士学位论文答辩表示热烈祝贺!





发布时间:2020-06-10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