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广东省科学院生态环境与土壤研究所孙蔚旻(研究员)团队访问环境学院并作学术报告

发布日期:2020年12月10日  阅读:




 
 

发布者:院主任    
此条新闻已经被阅读过17次

       受王东波副院长和杨朝晖教授邀请,广东省科学院生态环境与土壤研究所孙蔚旻(研究员)团队于2020年12月9日(周三)访问环境学院,并围绕矿区土壤微生物生存策略的研究作出三个学术报告。孙蔚旻研究员作了题为“应用稳定同位素示踪揭开金属转化细菌的‘微生物暗物质’面纱”的学术报告;孙晓旭博士作了题为“尾矿微生物的生存策略及其在尾矿修复中的潜在应用”的学术报告;徐锐博士作了题为“极端矿区土壤环境中Acidobacteria的生态适应性机制”的学术报告。分别以功能微生物挖掘为重点,污染物转化过程与代谢途径解析为核心,以地球化学、分子生物学、同位素示踪、生物信息学为主要研究手段,在重(类)金属污染极端环境下微生物的生存策略与生态效应、重(类)金属转化耦合环境关键元素循环、利用新型环境分子诊断技术进行有机物降解/金属转化的功能微生物挖掘三个方面对团队取得的最新成果进行了介绍。
   
    王东波院长教授主持了本次报告会。环境学院杨朝晖教授、徐卫华教授、范长征副教授、鲁玥副教授、曾涛涛副教授以及部分研究生参与了报告及交流活动。报告会气氛十分活跃,大家针对多种生物学技术在复杂环境样品中的应用进行了深入的讨论和交流,师生们受益匪浅,并对孙老师一行人做出的的精彩报告表示衷心感谢。
   
    个人简介:孙蔚旻,广东省科学院生态环境与土壤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组部海外高层次人才、广东省“珠江人才计划”高层次青年拔尖人才。长期从事重(类)金属、有机污染物等的微生物转化机制研究。研究取得了创新性的科研成果,发表相关的SCI论文74篇,其中第一作者22篇及通讯作者24篇,主要发表在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 , Environment International, Environmental Microbiology, Applied and Environmental Microbiology, Environmental Pollution等国际主流环境科学和环境微生物学期刊上。正在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广州市基础研究计划民生科技专题项目、广东省科学院“土壤环境技术创新团队”重大资助项目(中方负责人)等科研项目。
    孙蔚旻研究员联系邮箱:swmmicrobe@163.com
   
    个人简介:孙晓旭,2018年博士毕业于美国佐治亚理工学院。现为广东省科学院生态环境与土壤研究所助理研究员,主要从事环境微生物生态学领域相关研究工作,作为项目负责人承担广东省海外青年博士后引进项目,广东省面上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的资助。主要研究方向为环境微生物生态学。相关研究成果累积发表论文18篇,其中一作10篇,包括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 Applied and Environmental Microbiology等国际顶尖的环境科学和环境微生物学期刊。
    孙晓旭博士联系邮箱:xxsun@soil.gd.cn
   
    个人简介:徐锐,广东省生态环境技术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博士后),湖南大学与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联合培养博士。主要研究方向包括土壤重 (类) 金属转化与生源要素的耦联循环机制、城市有机质废物的厌氧消化技术、环境微生物宏基因组学与稳定同位素示踪联用技术、基因组大数据的生物信息学与可视化方案等。发表SCI论文约50余篇,其中第一作者13篇,H-index=22。作为项目负责人承担国家自然科学青年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特别资助项目、广东省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区域联合基金(青年项目)、广东省科学院建设国内一流研究机构行动专项资金(“千名博士后”引进项目)、广州市科技计划项目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项目等多项省部级科研课题。
    徐锐博士联系邮箱: rxu@soil.gd.cn
   
   
 
 

发布时间:2020-12-10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