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祝贺李晓东博士讲师负责的项目获得2012年度湖南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发布日期:2013年06月26日 阅读: 次
|
|
|
发布者: |
||
4月19日,湖南省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长沙召开。湖南省委书记徐守盛出席大会并为获奖代表颁奖。我校共有17项成果(含参与3项)获奖,其中获自然科学奖3项(参与1项),获技术发明奖1项,获科技进步奖13项(参与2项)。 环境学院李晓东博士讲师负责的项目获得2012年度湖南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项目名称:规划战略环评的若干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 主要完成人:李晓东、袁兴中、梁婕、陈耀宁、黄瑾辉、李忠武、焦胜、曾光明、杜春艳; 主要完成单位:湖南大学; 研究内容简介:项目属于环境科学技术领域。规划战略环评可以实现从决策源头促进生产力合理布局、优化资源配置,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和环境协调可持续发展。规划战略环评在一些关键技术手段与实践经验积累上明显不足,这些不足极大地影响了它应有功能的发挥。 本项目历时20年,得到5项各类计划基金项目的资助,在规划战略环境影响评价四大关键技术方面进行了系统深入的研究,包括:(1)不确定性水环境质量预测与规划模型。1)考虑流域的地质、地貌、水文、土壤、生物等诸多自然因素和规划带来的社会发展、经济活动、组织管理等各个层面的影响,运用模糊理论、随机理论及区间分析等手段描述流域水文-水质耦合模型关键参数的不确定性影响,开发不确定性的流域水文-水质耦合模型。2)基于模糊、随机和区间分析的多目标多阶段最优化方法,建立流域水环境治理的不确定性两阶段多目标最优规划模型,并基于遗传算法和神经网络等先进算法探求规划模型的求解。(2)不确定性大气环境质量预测模型。通常规划战略给出的区域未来发展规模、性质、产业结构与布局、功能布局、土地利用、环境治理等属于确定性的内容,但具体建设项目、污染源种类与分布、污染物排放量等可以直接用于环境质量预测源强为不确定性内容。本项目综合区域发展与环境现状、确定性的规划战略内容,以蒙特卡洛、区间数等不确定性方法设定发展情景,实现确定性规划战略内容到不确定性源强的投影。然后以大气环境容量为约束条件,以不确定性分析为核心,以3S技术与现代计算技术为手段,实现大气环境影响的定量预测。(3)基于城市扩展动力学的生态情景分析。在地貌分析的基础上,综合各类敏感生态因子,对区域用地生态适宜性进行评价。将限建城市建设的生态要素综合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因子、湿地水体因子、山林地因子、基本农田因子、生态廊道五个方面,根据各个限建要素相关法规、规范、规定,以GIS为分析平台,进行空间叠加分析。通过空间扩展动力学模型预测方法,将未来区域的生态影响评价由定性分析转向定量分析。(4)基于生态、生产、生活三个空间划分的空间发展战略环境影响评价。通过分析空间对区域发展的支撑作用,提出将空间划分为生态、生产、生活三个空间进行评价。其中生态空间是约束、生产空间是动力和压力来源、生活空间是最终的服务目标。采用景观生态格局分析、GIS空间分析等方法评价生态、生活、生产的三个空间功能是否协调,为区域发展的关键性布局问题提供参考。 项目出版相关2本著作,在国内外研究刊物发表相关论文53篇,其中SCI论文26篇,EI论文24篇;相关国际会议论文5篇,国际会议大会发言3篇,ISTP 5篇。成果已在国内多个城市应用,成果被作为区域环境管理的指导性原则与具体项目建设的环境管理依据,显著改善了生态环境质量,良好促进产业的优化布局,有力支撑了“两型社会”建设,提高了我国规划战略环评的技术水平。 获奖证书: ![]() 2003年9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正式确立了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我国战略环评步入了法制化轨道。2009年10月1日实施的《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条例》进一步规范和完善了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环境保护参与综合决策迈向更高台阶,也对战略环评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为总结战略环评实践经验,促进技术水平的全面提高,推动战略环评深入开展,2011年06月 国家环境部环境影响评价司精心遴选了8个典型案例,在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出版了《战略环境影响评价案例讲评》(ISBN:9787511105783)。该获奖项目的主要内容《长沙大河西先导区空间发展战略规划环境影响评价》被作为第一个案例收入该书之中。国家环保部环境影响评价司认为湖南大学环境影响评价中心完成的长沙大河西先导区空间发展战略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是中国第一个空间发展战略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在空间战略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思路和方法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为开展空间战略规划环境影响评价起到了示范作用。 关于《长沙大河西先导区空间发展战略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潇湘晨报的报道链接 长沙河西获全国首张“两型通行证”,http://news.dichan.sina.com.cn,潇湘晨报2010-8-28 17:24:44 提要:董光器说,一般而言,从最简单的概念来说,一个城市的用地,1平方米的城市建设中,需要2平方米的绿色空间来保障它的生态。”长沙大河西先导区相关负责人介绍,先导区总的规划面积为1200平方公里,真正用于开发建设的用地为380平方公里,而且在380平方公里还包含有大量的绿地。 昨日,经过国家环保部及国内众多国家级环保、规划等各领域专家学者多次“分段考试”和两天的“集中考试”的“挑剔”考核后,由湖南大学完成的《长沙大河西先导区空间发展战略规划环境影响报告》终于喜获国家环保部的首份“两型通行证”,这也标志着,国家环保部与湖南省框架合作又上新台阶。 “生态优先”规划理念体现国际水准 长沙大河西先导区发展模式是否符合“两型社会”建设要求?一直备受社会各界乃至国家部委的关注。长沙大河西先导区管委会委托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湖南大学对大河西先导区发展模式是否符合“两型社会”要求进行评价,并提请国家环保部对评价方式和评价结果予以审查。2009年6月23日,国家环保部将长沙大河西先导区发展模式环境影响评价列为了首个全国 “两型社会”综合配套规划环评试点项目和部省框架合作协议先行示范项目。 8月26日-27日,中国工程院院士、原国家环保局副局长金鉴明,国家环保部环评司巡视员牟广丰率国家级专家团一行专程亲临长沙,经过两天的实地踏勘和周密会审,长沙大河西先导区发展模式到底是否符合“两型社会”建设要求总算水落石出。昨日的会议上,与会专家和领导一致认为:长沙大河西先导区规划理念和发展模式,体现了国际水准,走在了全国前列,为全国“两型社会”建设探索了经验,提供了示范。 规划愿景变现实关键要严格执行 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1991年-2010年)修编小组核心成员、曾经参与、审定、主持了数百项规划项目的北京城市规划设计院研究员、国际规划专家董光器接受记者采访时就表示,“从现在这个规划来看,我觉得划定生态绿线是很重要的,一旦划定,这就是法律,生态绿线里头没有弹性可能,就是要严格执法。” 董光器说,一般而言,从最简单的概念来说,一个城市的用地,1平方米的城市建设中,需要2平方米的绿色空间来保障它的生态。“窄一点来说,比如莫斯科和伦敦,都是1:2,莫斯科900平方公里,有2000平方公里绿色区,伦敦1500平方公里,周边有3000平方公里的绿化区,这是作为城市而言。作为大环境来看,应该是7:1,就是说城市建设在整个大区域里只占1,需要有7是非建设区域。”长沙大河西先导区相关负责人介绍,先导区总的规划面积为1200平方公里,真正用于开发建设的用地为380平方公里,而且在380平方公里还包含有大量的绿地。城市建设用地和非城市建设用地比例为1:2.16。 |
||
发布时间:2013-06-26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