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热烈祝贺博士生张嘉超顺利通过博士论文答辩!
发布日期:2013年06月18日 阅读: 次
|
|
|
发布者: |
||
热烈祝贺博士生张嘉超顺利通过博士论文答辩! 博士生张嘉超(湖南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于2013年6月15日晚在环境馆一楼会议室顺利通过博士学位论文答辩。 答辩委员会主席:刘云国 教授/博导(湖南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答辩委员会委员: 尹笃林 教授/博导(湖南师范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柴立元 教授/博导(中南大学冶金科学与工程学院) 杨朝晖 教授/博导(湖南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杨春平 教授/博导(湖南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张嘉超博士论文题目:基于分子生物学的堆肥功能微生物种群与体系基质特性关系研究 导 师: 曾光明 教授/博导 对堆肥化过程中各种功能微生物种群多样性及演替的研究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理解堆肥机理,从而更好地优化堆肥工艺、提高堆肥效率。该博士论文一方面对废物堆肥化过程中功能微生物种群及影响因素、分子生物学与多元统计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在复杂环境体系中的应用进行了全面的综述;另一方面,采用PCR-DGGE、荧光定量PCR、克隆文库构建相结合的方法对农业废物堆肥化过程中细菌、真菌、古细菌等微生物种群及相关的功能基因的动态变化与体系基质关系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的堆体基质理化参数对细菌和真菌的种群结构影响不同;外源白腐真菌P. chrysosporium接种主要通过提高堆体温度、改善基质营养物质的可利用性和改变其他参数的方式来影响堆肥体系本土细菌和真菌群落的数量及组成。堆肥基质潜在硝化能力和古细菌amoA基因丰度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氨氧化古细菌对微生物氨氧化的功能主导作用主要发生在高温期和降温期。氨氧化细菌与堆肥基质潜在硝化活性同样显著正相关,但这种对氮素转移转化的驱动作用主要体现在升温期和腐熟期。论文选题新颖,研究结果对实际工程应用具有很重要的理论指导和参考意义。 张嘉超博士生在攻读学位期间,在Applied Microbiology and Biotechnology(SCI 2011 IF=3.425)、Bioresource Technology(SCI 2011 IF=4.98)等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32篇,其中23篇论文被SCI检索,5篇论文被EI检索,参与申请并获得国家发明专利2项。 该论文工作量大,综述全面,论文选题有较大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论文结构合理,写作条理清楚,逻辑性强,数据可靠,图表规范,结论正确,成果突出,是一篇优秀的博士论文。 祝贺张嘉超博士生通过博士论文答辩! ![]() ![]() ![]() |
||
发布时间:2013-06-18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