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贝得勒、蔡炳新:我为什么非要教书不可?
发布日期:2013年02月22日 阅读: 次
|
|
|
发布者: |
||
亲爱的老师们: 大家好!新学期又开始忙碌了!寒假里我重温了两位老师关于“为什么要当教师”的心声,一位是我们学校的蔡炳新教授,一位是美国的贝得勒教授。我自己感受颇深,所以将其录制成了音频(本条新闻将音频转为了文字),希望能与大家交流和共勉。祝福大家新学期身体更健康、工作更顺利、家庭更幸福! ——刘克利 附件一:贝得勒,隶哈尔大学英语教授,获得1983年度美国教育进步和援助基金会授予的“全美教授”荣誉称号。 我为什么非要教书不可?是因为我喜欢当教师的时间安排和生活节奏。七、八、九三个月给我提供了进行回顾、研究、写作的良机,并将三者有机融合,而善于回顾、研究和总结正是优秀教师素质中不可缺少的成分。 干这行给了我多种多样的“甘泉”去品尝,找优秀的书籍去研读,到“象牙塔”和实际世界里去发现。教学工作给我提供了继续学习的时间保证,以及多种途径、机遇和挑战。 然而,我爱这一行的真正原因,是爱我的学生。学生们在我的眼前成长、变化。当教师意味着亲历“创造”过程的发生——恰似亲手赋予一团泥土以生命,没有什么比目睹它开始呼吸更激动人心的了。 权利我也有了:我有权利去启发诱导,去激发智慧的火花,去问费心思考的问题,去赞扬回答的尝试,去推荐书籍,去指点迷津。还有什么别的权利能与之相比呢? 而且,教书还给我金钱和权利之外的东西,那就是爱心。不仅有对学生的爱,对书籍的爱,对知识的爱,还有教师才能感受到的对“特别”学生的爱。这些学生,有如冥顽不灵的泥块,由于接受了老师的炽爱才勃发了生机。所以,我爱教书还因为,在那些勃发生机的“特别”学生身上,我有时发现自己和他们呼吸相通,忧乐与共。 附件二:蔡炳新,湖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教授,湖南大学师德标兵、湖南省劳动模范获得者,全身心投入教育事业30多年,直至生命的最后一刻。 我为什么非要教书不可?是因为我热爱三尺讲台,我更爱我的学生们。我这一生做不成伟人,但可以做得崇高;我这一生干不成伟业,但可以做得敬业。 干这行30多年,有甘甜,有苦辣。我将最美好的时间交付给了我热爱的这项事业。曾有过畏难情绪,曾有过彷徨选择,但是咬咬牙就挺过来了。因为当你觉得那是你的使命与责任,你就有了力量,就会义无反顾。 当初接下富有挑战性的教学改革,从事国家工科化学基础课程教学基地建设,那是因为在个人利益和学校的大局之间,我选择了后者。这不是个人的小事,是关乎学院、学校,是关乎学科建设、教学改革的大事。 教师要扮演多重的“角色”,要承担正常教学任务,要指导毕业设计和科技创新训练,也要与学生们谈心交心、亦师亦友,从生活上、学习上无私地去关爱学生,包容学生,学生才会信服。 多年来,学生是我心头的一份牵挂。因此,面对病魔,我没有退缩,没有放弃。我想,如果人生有一千个理由让人哭泣,我会拿出一万个理由去笑对。而支持我笑对人生的最重要的一个理由就是:我舍不得离开我热爱的讲台,我舍不得我爱的学生们。 |
||
发布时间:2013-02-22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