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热烈祝贺博士生申婷婷顺利通过博士论文答辩!
发布日期:2011年11月08日 阅读: 次
|
|
|
发布者: |
||
博士生申婷婷(湖南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于2011年11月7日晚在环境馆南楼305会议室顺利通过博士论文答辩。 答辩委员会主席:刘云国 教授/博导(湖南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答辩委员会委员: 尹笃林 教授/博导(湖南师范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彭 兵 教授/博导(中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曾光明 教授/博导(湖南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张盼月 教授/博导(湖南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申婷婷博士论文题目:类Fenton降解阿莫西林及固定化微生物降解甲基橙废水的研究 导 师:李小明 教授 论文的研究是基于两类难降解废水,即抗生废水和染料废水而提出来的。为了减少对机理研究的干扰,分别选取两类废水中的代表型污染物阿莫西林和甲基橙作为本文的目标降解物,分别探讨了电-Fe3+(EDTA)/H2O2和UV-Fe3+(EDTA)/H2O2两种类Fenton体系对阿莫西林的降解特性,提出了降解途径,并分析了降解机理,有效地扩展了传统Fenton试剂的使用范围;在甲基橙降解研究中,分离纯化了一株高效甲基橙降解菌,并对其进行了形态学、生化特征及分子生物学分析,鉴定为一株新型戴尔福特菌属Delftia sp.细菌;开发了两种新型微生物固定化体系:即二氧化钛/海藻酸钠(TiO2/SA)固定化体系和硅藻土/海藻酸钠(Si/SA)固定化体系,结果表明二氧化钛和硅藻土有效地提高了传统海藻酸钠体系的降解性能和稳定性,分别对游离细菌体系、TiO2/SA和Si/SA体系进行了机理分析,揭示了甲基橙在各体系中的降解途径。本课题的研究分别为阿莫西林和甲基橙废水提出了新型有效的处理方法,研究结果丰富了现有的类Fenton和微生物固定化技术,并可能开发出简单的生化协同降解工艺,为难降解废水的处理提供了新的思路与方法。因此,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前景。 申婷婷博士生在攻读学位期间,在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 (SCI 2009 IF=1.412 )、Wa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CI 2009 IF=1.094)、中国科学、环境科学等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13篇,其中9篇论文被SCI检索,3篇论文被EI检索。 论文工作量大,创新成果突出,有重要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应用价值;论文写作规范,条理清晰,数据翔实,结论严谨,是一篇优秀的博士学位论文。 在此,对申婷婷博士生通过博士论文答辩,表示祝贺! ![]() ![]() ![]() |
||
发布时间:2011-11-08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