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曾光明教授及汤琳博士等申请国家发明专利3项

发布日期:2006年04月28日  阅读:




发布者:汤琳博士
此条新闻已经被阅读过449次

(1)【发明人】:汤琳,曾光明,沈国励,牛承岗,袁兴中
【发明名称】:一种用于检测NADH浓度的纳米生物传感器及其检测方法
【申请号】:200610031426.9
【申请日】:2006年3月30日
【专利代理机构】:湖南兆弘专利事务所。【代理人】:赵洪
【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纳米生物传感器及其检测NADH浓度的方法。本发明以固定在传感器表面的Au纳米粒子为晶种,运用在NADH还原作用下Au/Ag核壳型纳米粒子催化增长的原理和吸收光谱变化规律,计算光谱中纳米粒子吸收峰值的变化测定NADH浓度。本发明测定NADH浓度的线性范围为2×10-4~3.2×10-3 M,检测下限为1.56×10-5 M。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操作简便、成本低、抗干扰能力强,较好地解决了复杂生物系统和环境污染物降解进程中NADH的在线快速测定,为分析以NADH为辅酶的氧化还原酶活性提供了更方便快捷的技术。

(2)【发明人】:汤琳,曾光明,牛承岗,沈国励,杨朝晖
【发明名称】:一种用于检测酚类物质的纳米传感器及其检测方法
【申请号】:200610031427.3
【申请日】:2006年3月30日
【专利代理机构】:湖南兆弘专利事务所。【代理人】:赵洪
【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纳米传感器及其检测黄孢原毛平革菌好氧发酵液中酚浓度的方法。本发明以固定在传感器表面的Au纳米粒子为晶种,运用在酚还原作用下Au纳米粒子催化增长的原理和吸收光谱变化规律,计算光谱中纳米粒子吸收峰值的变化测定酚浓度。本发明以对苯二酚浓度代表总酚水平,通过紫外-可见吸收光谱进行定量分析,并采用扫描电镜对传感器表面变化进行表征,测定对苯二酚浓度的线性范围为7×10-6~3.81×10-4 M,检测下限为7×10-6 M。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操作简便、成本低、抗干扰能力强,可用于土壤、水环境中酚类污染物的微生物降解进程的实时在线监测。

(3)【发明人】:曾光明,汤琳,章毅,牛承岗,沈国励,黄丹莲
【发明名称】:一种检测堆肥中酚类物质的传感器及其检测方法
【申请号】:200610031506.4
【申请日】:2006年4月18日
【专利代理机构】:湖南兆弘专利事务所。【代理人】:赵洪
【摘要】:本发明涉及堆肥系统中酚含量的生物传感器检测。本发明以修饰了漆酶-Fe3O4磁性纳米颗粒的碳糊电极为工作电极,在三电极的电解池中测定堆肥浸出液中响应电流变化,用建立的对苯二酚、邻苯二酚与电流变化的线性回归方程,计算出堆肥浸出液中酚的含量;本发明酚含量与电流变化呈线性关系的范围是对苯二酚为1×10-7~1.375×10-4 M,邻苯二酚为5×10-8~2.75×10-4 M。 应用本发明测定堆肥中的酚含量不仅比高效液相色谱法操作快速、简便,灵敏,而且还能克服分光光度法在复杂系统测定中浊度和光干扰物质的干扰问题,可以成为城市生活垃圾堆肥控制系统中一套快速、低成本的酚含量检测技术。


发布时间:2006-04-28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