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曾光明教授获第八届中国青年科技奖

发布日期:2004年03月20日  阅读:




发布者:系行政办
此条新闻已经被阅读过388次


日前,第八届中国青年科技奖评选揭晓。98名从事理、工、农、医、交叉学科12个学科的青年科技工作者榜上有名。环境科学与工程系(所)曾光明教授榜上有名(也是本届获奖者中唯一的一位环境科学与工程学科领域的学者)。该奖项由中组部、人事部及中国科协设立,面向40岁以下从事自然科学和交叉科学的青年科技工作者。每两年评选1次,每届获奖人数不超过100名。

据介绍,1987年,在时任中国科协主席的钱学森提议下,中国科协设立了“中国科协青年科技奖”,以鼓励青年科技工作者奋发进取,促进青年科技人才健康成长。1994年,中组部、人事部及中国科协决定将其更名为“中国青年科技奖”。目前,中国青年科技奖已评选表彰了七届,共有691位青年科技工作者获奖。

第八届中国青年科技奖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组织部、人事厅(局)、科协,各全国性学会和中央、国家有关部委共179个单位推荐,640名候选人经第八届中国青年科技奖评审工作委员会 ,按理、工、农、医、交叉学科12个学科组初评、复评,98名入选。

中国青年科技奖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同志的高度重视和关怀,江泽民、胡锦涛、温家宝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多次为获奖者颁奖并与他们座谈。胡锦涛总书记曾在中国青年科技奖大会的报告上批示“请建立起与获奖者的联系渠道,并逐步扩大。以随时了解、掌握青年科技人员成长的状况,研究如何建立有利于青年科技人才脱颖而出的机制和环境。”近年来,中央组织部、人事部、中国科协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从实施人才强国战略,促进科技人才成长的高度,把中国青年科技奖纳入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整体工作。通过召开青年科技奖工作协调会、青年科学家座谈会、组织国情考察等多种形式,加强与获奖者之间的联系、沟通与协调,重视研究青年科技人才成长的规律,拓展了与科技工作者联系的渠道。

中国青年科技奖始终坚持客观、公正、公平、公开和同行认可的评审原则,按照贡献和道德学风进行综合评价,受到广大青年科技工作者的欢迎,在社会上产生了积极影响。获奖者分布在理、工、农、医等各个学科领域和科研、开发、生产各条战线。

为进一步帮助获奖者成长,努力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中国科协通过建立网站等方式,加强与获奖者的联系;围绕获奖者的工作、生活、科研条件和发挥作用等情况,开展追踪调查,向有关部门反映获奖者的意见和建议。为促进获奖者的科技成果尽快转化为生产力,扩大交流与合作,开展青年科学家论坛、青年学术年会等活动。

此前湖南大学已有黄国和教授(环境科学与工程系、所,第二届,1990)、王柯敏教授(化学化工学院,第四届,1994年)、钟志华教授(机械学院,第七届,2002年)获得过该奖项。


发布时间:2004-03-20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