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第二届水论坛学术研讨会 第一号通知
(2004年8月28-29,北京)
主题:水文水资源与环境科学中的不确定性分析
理论、方法与应用
主办单位: 中科院水问题中心 武汉大学
协办/支持单位: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地学部/材料学部
中国地理学会
中国自然资源学会
国际水文科学协会(IAHS)
河海大学
中山大学
四川大学
大连理工大学
西安理工大学
水利部水文局
黄河水利委员会水文局
长江水利委员会水文局
组织单位: 中科院地理所陆地水循环及地表过程重点实验室
武汉大学水资源与水电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由于全球变化和社会经济发展中高强度人类活动的影响,中国水的问题十分突出,尤其是水资源短缺、旱涝灾害以及与水相关的生态环境已经成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重要的制约因素,受到国家政府和社会的高度重视。
我国水问题研究中,水文水资源与水环境模拟、预测以及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水资源变化的影响与管理中的不确定性是众所周知的科学难点问题,它包括水文信息不完全,许多水文过程缺乏第一原理,主要采用半经验或概念性或随机性理论描述,水资源与水环境管理的风险决策等。客观的水文过程则是确定性与不确定性各种成分交织的复杂现象。探索水文系统不确定性,不仅是现代水文水资源理论发展的领域前沿,而且是认识我国旱涝灾害规律、保障水安全的重大国家需求。
本论坛是2003年11月20-22日在武汉举行的中国水问题论坛首届学术研讨会和1995年在武汉举行的首届水文不确定性学术研讨会后,专门针对水文水资源与环境科学中的不确定性问题与研究的学术讨论会。
会议研讨的内容包括:
1、 水文水资源与环境科学中的不确定性问题
2、 随机理论与方法
3、 模糊数学理论与方法
4、 灰色系统与可拓集理论与方法
5、 混沌理论与分形
6、 不确定性理论在水文水资源领域的应用
7、 不确定性理论在水环境领域的应用
8、 不确定性理论在气候变化、地学、生态学领域的应用
会议的目的是研讨以全球环境变化及其区域响应、人类社会经济活动为背景,针对我国水问题与不确定性特点,开展学术交流,为解决我国北方和南方不同地区生态环境建设、节水农业发展、水资源制约下的产业调整和发展、为北方地区水资源开发利用的宏观战略与水资源安全提供科学依据与对策建议。
会议主张学术平等,鼓励进行非常规的思考,对原有理论提出质疑,提倡发表不同意见和新颖的观点,并不一定要求达成共识。会议期望,在宽松的环境和多学科交叉的自由讨论中,基于对已有进展的总结和评论,展望未来的发展趋势,剖析关键的科学前沿问题及其解决方法,探讨学科新生长点。会议报告与自由讨论时间大体为1:l~1.2,会议要求与会者在讨论中言简意赅,不宜过多展示过去已经发表的成果,而以过去研究积累为基础,涵盖最新信息,把握最新动向,发表新的见解。
具体事项通知如下:
一、会议时间/地点:
2003年8月27日报到,28日~29日在北京举行。
二、交流形式
特邀专家报告
学术论坛与讨论
三、会议执行/组织委员会:
主 席:
夏 军(IAHS副主席,中科院“百人计划”,教授,博导)
副主席:
郭生练(武汉大学水问题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导)
李秀彬(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
张建云(水利部水文局副局长,教高)
周创兵(武汉大学副校长,教授,博导)
曲久辉 (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研究员)
周成虎 ( 中科院资源环境信息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研究员)
常务委员:
谈广鸣(武汉大学水电学院院长,教授,博导)
任立良(河海大学水文水资源学院院长,教授,博导)
曾光明(湖南大学环境工程系主任,教授,博导)
李纪人(水利部遥感中心主任,教高)
沈 冰(西安理工大学,教授,博导)
陈 曦(中科院新疆地理与环境研究所,研究员)
李丽娟(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
陈晓宏(中山大学,教授,博导)
程春田 (大连理工大学,教授,博导)
梁 川 (四川大学,教授,博导)
高吉喜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研究员)
委 员:
董增川 (河海大学,教授,博导)
陈元芳 (河海大学,教授,博导)
周惠成 (大连理工大学土木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导)
马光文 (四川大学,教授,博导)
宋献方 (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
李召良 (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
郭怀诚 (北京大学,教授,博导)
陈水源 (中国北方交通大学,教授,博导)
万幼川 (武汉大学遥感科学与技术学院院长,教授,博导)
杨金忠 (武汉大学水利水电学院,教授,博导)
胡铁松 (武汉大学,教授,博导)
宋星原 (武汉大学,教授,博导)
谢 平 (武汉大学,教授,博导)
李怀恩 (西安理工大学,教授,博导)
左其亭 (郑州大学资源环境学院,教授)
秘书长:
于静洁 博士
副秘书长:
张 翔 博士,郑红星 博士
四、会议学术指导/专家委员会:
主 席:
刘昌明(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院士)
副主席:
李德仁(武汉大学,院士)
张勇传(华中科技大学,院士)
吴国雄(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所,院士)
特邀专家:
丁 晶(四川大学,教授)
朱元生(河海大学,教授)
陈守煜(大连理工大学,教授)
黄国和(长江学者,加拿大REGINA大学,教授)
马蔼乃(北京大学,教授)
马秀峰(黄河水利委员会水文局,教高)
陈家琦(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教高)
王国安(黄河水利委员会设计院,教高)
王本德(大连理工大学教授、博导)
特邀嘉宾:刘经南 (武汉大学校长,院士)
张先恩 (科学技术部基础司司长,研究员)
刘 宁 (中国水利部总工,教高)
傅伯杰 (中国科学院资环局局长,研究员)
刘雅鸣 (水利部水文局局长,教授级高工)
牛玉国 (黄河水利委员会水文局局长,教高)
岳中明 (长江水利委员会水文局局长,教高)
陈效国 (黄河水利委员会原总工,教高)
宋长青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地学部,教授)
李万红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材料与工程科学部,教授)
刘国伟 (水利部南京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教授)
刘春蓁 (水利部水文局,教高)
程晓陶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防灾所所长、教高)
胡四一 (水利部南京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副院长、教高)
孙雪涛 (水利部水资源司副司长,教高)
会议(论文征稿)日期:
2004年4月15日前,第一轮会议通知提交论文摘要,回执填好返回组委会。
2004年5月31日前,第二轮会议通知,提交论文全文。
2004年6月15日前,组织专家审稿,挑选部分优秀论文
2004年6月30日前,第三轮会议通知,正式出版学术会议论文集。
2004年7月15日: 会议最后通知,报告开会具体地点与安排
论文集
凡接受的论文均收入论文集,论文集由国内知名出版社正式出版,部分优秀论文将由国内中文核心期刊全文刊登。
欢迎国内和海外学者踊跃投稿,参加会议。
回 执
姓名 性别 职务/职称
单位
论文题目
联系电话
传真
e-mail
备注
回执请同时发给:
1. 夏 军 教授
通讯地址: 100101,北京安外大屯路甲11号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电话/传真: 010- 64856534(O)
e-mail: jxia_mail@263.net , xiaj@igsnrr.ac.cn
2.于静洁 副教授
通讯地址: 100101,北京安外大屯路甲11号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电话/传真: 010- 64889308
e-mail: yujj@igsnrr.ac.cn
张 翔 副教授
通讯地址:430072,武汉大学水利水电学院
联系电话:027-67802303(O)
e-mail: scottzhx@yeah.ne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