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年06月04日岳麓论坛环境与发展前沿学术讲座通知
发布日期:2021年06月02日 阅读: 次
|
|
|
此条公告已经被阅读过29次 |
||
受环境学院汤琳院长教授邀请,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陶彧副研究员、南京大学钟寰教授、上海交通大学沈雁文研究员、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张利田博士将于2021年06月04日(周五)访问湖南大学,并在岳麓论坛环境与发展前沿学术讲座作系列报告。欢迎有兴趣的老师、研究生、本科生参加。 报告时间:06月04日(周五)上午9:00 报告地点:环境馆东三楼会议室 主持人:汤琳教授院长 (一)报告题目:水系统暗信息感知技术初探 主讲人:陶彧 副研究员 个人简介: 陶彧,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副研究员,“城市水安全智慧管控”孔雀团队成员。曾任英国帝国理工(Imperial College London)副研究员、国家公派荷兰代尔夫特理工大学(Delft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联合培养博士。本硕博皆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目前担任Environmental Science & Ecotechnology期刊编辑部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刊Engineering土木水利建筑工程学科青年编委,中国城镇供水排水协会青年工作者委员会委员。主持和参与6项国家级课题(含荷兰、英国课题),获得6项国家发明专利,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中科院一区论文30篇)。 (二) 报告题目:硬币的另一面:重识汞风险的“天然屏障” 主讲人:钟寰 教授 个人简介: 钟寰,南京大学环境学院教授、博导,加拿大Trent大学环境与生命科学学部(ENLS)兼职教授,公益性学术组织“科萤书院”副院长,国际环保机构International Institute for Environmental Studies (IIES)副理事长, Bulletin of Environmental Contamination and Toxicology期刊副主编,Archives of Environmental Contamination and Toxicology期刊副主编,《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期刊编委。主要从事汞的环境过程与健康风险研究,聚焦汞风险防控的瓶颈“阻控甲基汞进入食物链”取得突破,阐释了甲基汞生物富集的人为与生理驱动机制,进而发展了汞污染农田集成化修复模式,为精准评估与有效阻控甲基汞进入食物链、保障食品安全提供了理论基础与技术支持。入选高层次青年人才计划,是“六大人才高峰”、“青蓝工程”人才;荣获中国化学会首届“青年环境化学奖”。 (三) 报告题目:生物炭强化污泥厌氧消化之上下游分段研究 主讲人:沈雁文 研究员 个人简介: 沈雁文,上海交通大学环境与科学工程学院特别研究员(长聘体系)。本科、硕士和博士分别毕业于同济大学、美国弗吉尼亚理工大学(Virginia Tech)和爱荷华州立大学(Iowa State University),之后在美国能源部直属阿贡国家实验室(Argonne National Laboratory)从事博士后研究。主要研究方向为环境微生物技术,包括有机固废高级厌氧消化、合成气/沼气发酵技术、厌氧微生物组生态机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水专项、上海市浦江人才计划A类等项目,入选2017年度上海高校特聘教授“东方学者”岗位计划、2019年湖南省科技厅“湖湘高层次人才聚集工程-创新人才”计划。目前已发表SCI论文37篇,其中第一/通讯作者21篇,已获得授权国家专利3项(其中美国1项、中国2项)。 (四) 报告题目:助力科技创新、拓展学术传播--E方知库期刊群建设与使命定位 主讲人:张利田博士 个人简介: 张利田(1963-),男,汉族,中共党员,四级职员(正高级)。1998年7获得北京大学自然地理学博士学位,1999年10月进入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环境水质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做博士后研究,2003年进入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环境科学学报》编辑部任执行副主编、编辑部主任,2007年10月任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人事教育处处长,2013年10月任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人事教育处处长兼文献信息中心主任,2015年11起兼任《环境工程学报》编辑部主任。现任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文献信息中心主任、E方知库期刊群理事长、《环境工程学报》编辑部主任。 |
||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