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热烈祝贺博士生杨国靖顺利通过博士论文答辩!
发布日期:2018年12月08日 阅读: 次
|
|
|
发布者: |
||
博士生杨国靖(湖南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于2018年12月06日晚在环境馆一楼会议室顺利通过了博士学位论文答辩。 答辩委员会主席:牛承岗 教授/博导 (湖南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答辩委员会委员: 尹笃林 教授/博导 (湖南师范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彭 兵 教授/博导 (中南大学冶金与环境学院) 曾光明 教授/博导 (湖南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王冬波 副教授/博导 (湖南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张长 副教授/博导 (湖南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章毅 副教授 (湖南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答辩秘书:杨麒 副教授/博导 (湖南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杨国靖博士生论文题目:PFOA在好氧颗粒污泥系统中的行为机制及其影响研究 导师:李小明 教授/博导 随着各类新型污染物大量产生和出现,城市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中的有毒化合物对污水处理厂产生了较大的负面影响。全氟辛酸(Perfluorooctanoic acid,PFOA)是水体中广泛存在的典型全氟化合物(Perfluorinated compounds,PFCs)之一,因其具有环境持久性、难降解性、生物蓄积性、内分泌干扰性和其它生物毒性而成为环境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目前普遍认为污水处理厂是全氟化合物的重要来源和归趋。好氧颗粒污泥是微生物在特定条件下彼此缠绕而成的聚集体,不仅对毒性有机物表现出较好的耐受能力,同时其较传统活性污泥工艺拥有结构和沉降性的巨大优势,因此被普遍认为是污水处理领域极具前景的技术之一。通过本论文的研究,可揭示PFOA与好氧颗粒污泥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明晰好氧颗粒污泥工艺对含PFCs废水处理的可行性和系统受风险程度,以确保污水处理厂的正常运作,从而为含全氟类有机污染物的城镇污水或工业废水得到有效处理提供必要的理论依据和参考借鉴,同时也为进一步推广颗粒污泥工艺应用于各类废水处理奠定基础。 杨国靖博士生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专业知识,科研创新能力强,能够独立从事相关科学研究工作。攻读博士学位期间以第一作者在Chemosphere (SCI 2017 IF=4.427)上发表高水平SCI论文2篇,以通讯作者在国内权威期刊分析化学(SCI收录)、中国给水排水等发表论文2篇,以第一发明人授权国家发明专利2项,另外合作发表SCI论文9篇,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1项。 该博士学位论文选题较新颖、工作量大、实验设计合理、研究内容丰富、结构严谨、逻辑性强,论文撰写规范、研究方法和研究结果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应用前景,是一篇优秀的博士学位论文。 在此,对杨国靖博士生通过博士学位论文答辩表示热烈祝贺! ![]() ![]() ![]() ![]() |
||
发布时间:2018-12-08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