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热烈祝贺博士生黄真真顺利通过博士论文答辩!
发布日期:2019年11月21日 阅读: 次
|
|
|
发布者: |
||
博士生黄真真(湖南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于2019年11月19日晚在环境馆一楼会议室顺利通过了博士学位论文答辩。 答辩委员会主席: 牛承岗 教授/博导 (湖南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答辩委员会委员: 尹笃林 教授/博导 (湖南师范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彭 兵 教授/博导 (中南大学冶金与环境学院) 杨朝晖 教授/博导 (湖南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黄瑾辉 教授/博导 (湖南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杨 麒 教授/博导 (湖南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张 长 教授/博导 (湖南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答辩秘书: 李 欣 副教授/博导 (湖南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黄真真博士生论文题目:银纳米颗粒的毒性机制及其在生物修复中的潜在应用 导师:陈桂秋教授/博导,曾光明教授/博导 银纳米颗粒因其具有优越的超导、光电、催化及杀菌等特性,已成为目前市场上应用最为广泛的金属纳米材料。银纳米颗粒的大量生产、加工和广泛应用导致其不可避免地释放到水环境中,其环境风险、健康风险备受关注,这不仅影响了水体中微生物对有毒污染物的处理效率,而且还增加了对环境微生物和人体的未知风险。因此,只有明确银纳米颗粒与环境微生物相互作用的方式和内在机制,才能更有针对性地增强环境微生物的去除性能,寻求更有利于废水处理的方法,从根本上了解银纳米颗粒的细胞毒性。本文将银纳米颗粒和黄孢原毛平革菌应用到废水处理中,考察了银纳米颗粒对黄孢原毛平革菌生物降解2,4-二氯酚的影响及银纳米颗粒的毒性作用方式;探索了外源银离子对银纳米颗粒细胞毒性的影响;系统研究了银离子和银纳米颗粒对黄孢原毛平革菌胞外分泌物的影响及其抗氧化响应;并调查了半胱氨酸对银离子和银纳米颗粒毒性以及黄孢原毛平革菌生物修复能力的影响;最后寻求了一种增强黄孢原毛平革菌生理状态,进而提高该微生物废水处理效率的方法。相关研究成果有助于深入了解银纳米颗粒毒性机理,为银纳米颗粒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提供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持。 黄真真博士生理论基础和专业知识扎实,科研创新能力较强。攻读博士学位期间以第一作者在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 (SCI 2018 IF=7.650),Chemosphere (SCI 2018 IF=5.108)等国际知名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7篇,以通讯作者发表论文1篇,参与发表SCI论文48篇;以第一作者申请发明专利6项,其中授权4项,参与发明专利18项。 该学位论文具有高度的创新性和前瞻性,准确把握该领域的研究前言,综述全面,工作量大,研究结果具有较高的理论参考价值和实践指导意义。论文整体工作量大、结构严谨,条理清晰。实验设计合理,分析全面透彻,引证规范完整。数据详实可靠,图表工整规范,结论正确,成果突出,体现出了作者较好的专业理论基础和较强的科研工作能力,是一篇成果丰富的优秀博士学位论文。 在此,对黄真真博士生通过博士学位论文答辩表示热烈祝贺! ![]() ![]() ![]() ![]() |
||
发布时间:2019-11-21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