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热烈祝贺博士生王晓华顺利通过博士论文答辩!

发布日期:2019年12月10日  阅读:




发布者:院主任
此条新闻已经被阅读过14次

博士生王晓华(湖南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于2019年12月6日晚在环境馆一楼会议室顺利通过了博士学位论文答辩。

答辩委员会主席:
牛承岗 教授/博导 (湖南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答辩委员会委员:
尹笃林 教授/博导 (湖南师范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彭 兵 教授/博导 (中南大学冶金与环境学院)
曾光明 教授/博导 (湖南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杨 麒 教授/博导 (湖南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王冬波 教授/博导 (湖南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黄瑾辉 教授/博导 (湖南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答辩秘书:
李欣 副教授/博导 (湖南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王晓华博士生论文题目:生物炭材料对水体中雌二醇污染物的吸附过程和机理研究
导师:刘云国 教授/博导

本论文通过农业废弃物为原材料制备出生物炭用于水体中雌二醇污染物的去除,探明了生物炭对雌二醇污染的吸附特征与机理以及外部环境条件对吸附反应的作用机制;再通过化学(碳酸钾)活化、表面改性(负载氧化石墨烯)、物理活化(紫外照射)对生物炭材料进行改性,探明不同改性方法对生物炭吸附去除雌二醇的影响以及潜在的最优改性方法。此科研成果实用价值非常大,展示了物炭材料在治理及防范环境雌激素污染领域的一种新的方法及思路。本论文的创新点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1) 使用热解技术通过秸秆制取生物炭,并将生物炭用于水体中 E2的处理,结合物化性能特点、吸附动力学、吸附等温线、吸附热力学及环境外部因素作用等研究,深入揭示了秸秆生物炭吸附 E2的行为机理,为雌激素的处理提供了一种低成本、制备简单、高效稳定的吸附剂。(2) 选用氧化石墨烯、碳酸钾、三氯化铁等对秸秆生物炭进行化学改性,采用紫外照射对秸秆生物炭进行物理改性,再结合改性前后材料的表征数据,E2吸附效果的比较,以及吸附前后生物炭的表征分析,对改性后的秸秆生物炭对E2吸附的机理做了进一步探究,为提升生物炭吸附内分泌干扰物的能力提供了方法和理论依据,对推动生物炭及其改性材料的发展和应用有一定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3) 本文使用准一阶、准二阶、Elovich方程、Boyd方程等对生物炭吸附E2的过程进行吸附动力学研究;选用 Langmuir、Freundlich、Temkin三种不同的模型对生物炭吸附 E2的数据进行等温方程拟合;并对吸附过程的 Gibbs自由能(△G°),焓变(△H°)、熵变(△S°)等热力学参数进行计算,深入探究了秸秆生物炭/改性秸秆生物炭吸附 E2 的特性,可为生物炭或其他吸附剂吸附内分泌干扰物的机理研究提供有效参考。


王晓华博士生理论基础和专业知识扎实,科研创新能力较强。攻读博士学位期间以第一作者在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Research and Public Health, 2017, 14, 10, 1213. (SCI 2018 IF = 2.468),Environmental Toxicology and Chemistry, 2019, 38, 2337-2347. (SCI 2018 IF = 3.421)国际知名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2篇,参与发表SCI论文8篇。

该学位论文具有较高的创新性和探索性,综述全面,工作量大,研究结果具有高度的学术价值和科研前景;论文结构严谨,逻辑性强,实验设计合理,分析全面透彻,引证规范完整;数据详实可靠,图表工整规范,结论正确,成果突出。体现出了较强的科研能力和,是一篇成果丰富的优秀博士学位论文。

在此,对王晓华博士生通过博士学位论文答辩表示热烈祝贺!





发布时间:2019-12-10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