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热烈祝贺博士生王丹阳顺利通过博士论文答辩!

发布日期:2020年04月30日  阅读:




发布者:院主任
此条新闻已经被阅读过5次

博士生王丹阳(湖南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于2020年4月29日晚采用网络视频连线的方式顺利通过了博士学位论文答辩。

答辩委员会主席:
牛承岗 教授/博导 (湖南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答辩委员会委员:
尹笃林 教授/博导 (湖南师范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彭 兵 教授/博导 (中南大学冶金与环境学院)
曾光明 教授/博导 (湖南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黄丹莲 教授/博导 (湖南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张 长 教授/博导 (湖南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赖 萃 副教授/博导 (湖南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答辩秘书:
李 欣 副教授/博导 (湖南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王丹阳博士生论文题目:青藏高原弯曲河流地貌单元对有机碳迁移的影响规律和机制
导师:李忠武 教授/博导 李志威 副研究员/硕导

弯曲河流横向演变在洪泛平原塑造一系列镶嵌分布的地貌单元,并由此影响流域内有机碳迁移。本文围绕弯曲河流典型地貌单元对有机碳迁移的影响机制这一科学问题,以青藏高原若尔盖盆地白河流域为研究对象,讨论了在不同时空尺度,自然和人为因子作用下的有机碳动态,得到以下主要结论:(1)曲流河道输送有机碳以颗粒态为主,主要来自流域内富含有机质的泥炭土,浓度与悬移质含量负相关。白河干流有机碳通量约2.0 g/m2,受高寒气候影响,为北半球泥炭地流域较低水平。(2)凸岸点滩沉积有机碳受河谷和河道几何控制,有机碳在点滩内分布均匀,平均浓度约1.08%,但生长有先锋植被的位置,受植被凋落物和根系分泌物垂向输送的影响,会形成热点区域。(3)凹岸水流侵蚀向河道输送有机碳(约152 kg)与降水和坡面侵蚀贡献(约179 kg)在同一数量级,河岸带放牧和河道渠化工程干扰河岸侵蚀速率在河段范围的稳定。(4)牛轭湖有机碳含量存在与连通性相关的环境梯度(不连通19.86 mg/L下降至半连通15.10 mg/L,再至连通10.23 mg/L),反映了湖泊从营养物输送角色向生产角色的转变。(5)沟渠内不同组分有机碳对降水的响应机制不同,颗粒态有机碳随降水和沟渠径流量增加,表现为急增急降的模式,浓度最大值可达30 mg/L,溶解态有机碳随径流增加则出现稀释效应。文章揭示了青藏高原高寒气候对弯曲地貌单元OC组成、来源和输送的影响。

王丹阳博士生基础知识扎实,专业理论知识丰富,具有很好的创新和科研能力。读博期间以第一作者在Ecohydrology、Journal of Hydrology等SCI期刊上发表论文3篇,申请专利2项。

该论文工作量大,选题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际意义;结构安排合理,写作逻辑清晰,数据可靠,图表规范,结论明确,成果突出,是一篇优秀的博士论文。

在此,对王丹阳博士生通过博士学位论文答辩表示热烈祝贺!





发布时间:2020-04-30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