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热烈祝贺博士生薛文静顺利通过博士论文答辩!
发布日期:2020年06月04日 阅读: 次
|
|
|
发布者: |
||
博士生薛文静(湖南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于2020年06月02日晚采用网络视频连线的方式顺利通过了博士学位论文答辩。 答辩委员会主席: 牛承岗 教授/博导 (湖南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答辩委员会委员: 尹笃林 教授/博导 (湖南师范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彭 兵 教授/博导 (中南大学冶金与环境学院) 曾光明 教授/博导 (湖南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刘云国 教授/博导 (湖南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龚继来 教授/博导 (湖南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李晓东 副教授/博导 (湖南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答辩秘书: 李欣 副教授/博导 (湖南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薛文静博士生论文题目:分散型纳米零价铁对镉污染河道底泥的修复及其行为机理研究 导师:黄丹莲 教授/博导 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快速推进,河流受人类活动的干扰越来越强烈,河流重金属污染现象也日趋严重。重金属可通过吸附、络合、沉淀等作用沉积到底泥中,当底泥外部环境发生改变时,底泥中的重金属易重新释放至上覆水中,易引起二次污染,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巨大威胁。因此,寻找高效修复重金属污染底泥的新技术方法是水环境领域一直关注的问题。随着环境纳米技术的发展,利用铁系纳米材料作为稳定试剂以解决重金属污染问题逐渐成为研究的热点。其中,以纳米零价铁(NZVI)为代表的铁纳米材料具有比表面积大、还原活性高、反应速度快、吸附性强等特点,在治理重金属及有机物污染等一系列环境问题上已表现出优越的性能。但因NZVI还原性较强,在环境中易被氧化,且由于自身的磁性引力及颗粒间的范德华力等作用,NZVI颗粒易于团聚,进而降低了NZVI的反应活性及在底泥中的移动性,对环境污染修复工作不利。基于此,本研究采用海藻酸钠(SA)、鼠李糖脂(RL)、氧化石墨烯(GO)三种改性剂来制备分散型NZVI,用于提高NZVI的反应活性和迁移性,并以湖南省湘江长沙段镉(Cd)污染底泥为研究对象,深入研究分散型NZVI材料对底泥重金属Cd的稳定作用及行为机理,以实现重金属污染底泥的有效处理与河道生态环境改善。 薛文静博士生基础知识扎实,专业理论知识丰富,具有很好的创新和科研能力。硕博连读期间以第一作者或导师第一作者、本人第二作者在Water Research、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等SCI期刊上发表论文7篇,其中,ESI热点论文3篇,ESI高被引论文3篇,中科院一区5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4项,获授权3项。 攻读学位期间曾获上海同济高廷耀环保科技发展基金会杰出青年博士奖学金,湖南大学优秀博士研究生学校奖学金,湖南大学桑德环境奖学金,湖南大学优秀研究生等荣誉奖励;主持湖南省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1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项。 该学位论文工作量大,选题新颖,创新性强;实验设计合理,论文结构规范恰当,逻辑清晰缜密,数据分析透彻,图表规范,结论正确,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和理论意义,是一篇优秀的博士学位论文。 在此,对薛文静博士生通过博士学位论文答辩表示热烈祝贺! ![]() ![]() |
||
发布时间:2020-06-04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