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热烈祝贺博士生任晓雅顺利通过博士论文答辩

发布日期:2022年05月23日  阅读:




 
 

发布者:院主任    
此条新闻已经被阅读过18次

      博士生任晓雅(湖南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于2022年5月20日晚在环境馆一楼会议室顺利通过了博士学位论文答辩.
   
    答辩委员会主席:
    牛承岗 教授/博导 (湖南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答辩委员会委员:
    尹笃林 教授/博导 (湖南师范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彭兵 教授/博导 (中南大学冶金与环境学院)
    曾光明 教授/博导 (湖南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汤琳 教授/博导 (湖南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张长 教授/博导 (湖南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
    张辰 副教授/博导 (湖南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赖萃 副教授/博导 (湖南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答辩秘书:
    李欣 副教授/博导 (湖南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任晓雅博士生论文题目:生物炭功能材料的制备及其催化还原水体典型含氮芳香类污染物性能与机理研究
   
    导师: 曾光明 教授/博导 汤琳 教授/博导
   
    生物炭原料易得、稳定性高、性能易调,是一种极具潜力的环境催化材料,但低反应活性限制了生物炭在污染控制中的应用。本研究围绕高效生物炭催化剂的构建,从生物质原料的选取和生物炭结构调控两个角度出发,开发了一系列制备简单、绿色环保且具有良好催化性能的生物炭材料,并联合硼氢化钠构建了污染物催化还原体系,用于水体典型含氮芳香化合物(硝基酚和偶氮染料)的快速去除。重点考察了不同调控手段(比表面积调控、杂原子掺杂、孔结构调控和构型调控等)对生物炭微观结构及其催化效率的影响; 结合多种分析手段对生物炭在污染物催化转化过程中的作用机制进行了探讨。
    该研究可为高性能生物炭催化剂的制备提供理论参考和技术指导,此外,还拓展了生物炭在水污染治理中的应用,为生物质资源化利用提供了新途径,可进一步推动生物炭材料在环境领域的发展。
   
    任晓雅博士生基础知识扎实,专业理论知识丰富,具有较好的科研创新能力。硕博连读期间以第一作者身份在Water Research (SCI 2020 IF= 11.236)、 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 (SCI 2020 IF= 9.297)、Soil Biology & Biochemistry (SCI 2020 IF= 7.609)等刊物上共发表高水平SCI论文5篇,其中ESI高被引和热点论文2篇。
    该学位论文选题合理,综述完整,工作量大,创新性强,内容详实,数据可靠,写作规范,成果突出,是一篇优秀的博士学位论文。
   
    在此,对任晓雅博士生通过博士学位论文答辩表示热烈祝贺!
   
   
   
   
 
 

发布时间:2022-05-23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