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热烈祝贺博士生李晓沛顺利通过博士论文答辩

发布日期:2023年05月26日  阅读:




 
 

发布者:院主任    
此条新闻已经被阅读过7次

      热烈祝贺博士生李晓沛顺利通过博士论文答辩
   
    博士生李晓沛(湖南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于2023年5月25日晚在环境馆一楼会议室顺利通过了博士学位论文答辩。
    答辩委员会主席:
    牛承岗 教授/博导(湖南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答辩委员会委员:
    尹笃林 教授/博导(湖南师范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彭兵 教授/博导(中南大学冶金与环境学院)
    杨朝晖 教授/博导(湖南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张长 教授/博导(湖南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刘智峰 教授/博导(湖南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许飘 副教授/博导(湖南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答辩秘书:
    李欣 副教授/博导(湖南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论文题目:UiO-66(Zr) MOFs改性光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在污水处理中的性能及机理研究
    导师:曾光明 教授/博导、黄国和 教授/博导、王冬波 教授/博导
    在众多重金属中,六价铬(Cr(VI))的危害不容小觑。铬由于其本身的耐腐蚀和硬度,在工业生产如电镀、皮革制革、纺织品染色等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Cr(VI)可以很容易地通过细胞膜,并对分子组分造成伤害。一旦接触,可诱发人体多种有害健康问题。此外,抗生素作为新兴有机污染物在全球范围内引起了广泛关注。生物体对于摄入的抗生素并不能完全吸收消化,仍会有30%~90%的抗生素会以母体或者代谢产物形式,通过人或动物的排泄物排到环境中去,对公众健康构成巨大威胁。因此,针对污染水体中Cr(VI)和抗生素去除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论文通过金属掺杂、p-n异质结构建、Z型异质结构建负载金属纳米颗粒对UiO-66(Zr)进行了改性以提升其光催化活性,并详细研究了UiO-66(Zr)基光催化材料降解水中土霉素与还原Cr(VI)的性能与机理,既能为改善UiO-66(Zr)的光催化性能提供新的设计思路,还能为水中土霉素与Cr(VI)的处理提供新的选择。
    李晓沛博士生理论基础和专业知识扎实,科研创新能力强。博士期间以第一作者身份在期刊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 (2021 IF=16.744)等期刊上发表高水平SCI论文2篇,以第一发明人身份申请国家发明专利1项。
    该博士学位论文工作量大、结构严谨、图表清晰、结论正确、成果突出,体现作者较好的学习和科研工作能力,该论文是一篇优秀的博士学位论文。
   
   
    在此,对李晓沛博士生通过博士学位论文答辩表示热烈祝贺!
   
   
   
   
 
 

发布时间:2023-05-26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