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热烈祝贺博士生王凌霞顺利通过博士论文答辩!
博士生王凌霞(湖南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于2024年5月10日晚在环境馆一楼会议室顺利通过了博士学位论文答辩。
答辩委员会主席:
牛承岗 教授/博导 (湖南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答辩委员会委员:
尹笃林 教授/博导 (湖南师范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彭 兵 教授/博导 (中南大学冶金与环境学院)
张 长 教授/博导 (湖南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董浩然 教授/博导 (湖南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章 毅 教授/博导 (湖南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赖 萃 副教授/博导 (湖南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答辩秘书:
李 欣 副教授/博导 (湖南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论文题目:侵蚀驱动的洞庭湖流域土壤有机碳迁移再分布与碳汇效应
导师:李忠武 教授/博导
水力侵蚀是控制土壤形成和演变最活跃的过程,但其在全球碳循环过程中扮演的“源汇”角色存在争议,引发争议的原因是侵蚀过程中SOC来源、通量和去向不明确。文章以洞庭湖流域为例,关注流域尺度水力侵蚀驱动下SOC动态特征及其变化的影响因素,构建了空间分布式土壤侵蚀产沙与碳通量模型,系统且完整地量化了水力侵蚀驱动下SOC去向,定量分析了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在完整土壤侵蚀过程中对有机碳的影响路径和程度,预测了水力侵蚀的碳汇潜力。文章揭示了流域尺度水力侵蚀是大气CO2碳汇的规律,阐明了极端降水事件和加速粮食生产对土壤碳流失的促进作用,明确了生态恢复工程对缓解侵蚀和促进碳汇的贡献,为提高陆地生态系统碳汇潜力提供理论和实践的支持。
王凌霞博士生基础知识扎实,专业理论知识丰富,具有很好的创新和科研能力。硕博连读期间以第一作者在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 (SCI 2021 IF=10.71)、CATENA (SCI 2022 IF=6.61)和International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Research (SCI 2024 IF=6.4)等SCI期刊上发表论文5篇,中文核心2篇、授权专利1项。同时,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与了多项国家及湖南省科研项目。
该论文工作量大,选题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际意义;结构安排合理,写作逻辑清晰,数据可靠,图表规范,结论明确,成果突出,是一篇优秀的博士论文。
在此,对王凌霞博士生通过博士学位论文答辩表示热烈祝贺!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