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热烈祝贺博士生何丽顺利通过博士论文答辩!

发布日期:2024年06月07日  阅读:

博士生何丽(湖南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于2024年5月31下午在环境馆一楼会议室顺利通过了博士学位论文答辩。


答辩委员会主席:


牛承岗教授/博导(湖南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答辩委员会委员:


李忠武教授/博导(湖南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


周耀渝教授/博导(湖南农业大学环境与生态学院


杨朝晖教授/博导(湖南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张长教授/博导(湖南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杨麒教授/博导(湖南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答辩秘书:


李欣副教授/博导(湖南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论文题目:铜基电极的优化制备及其选择性电催化还原硝酸盐


导师:杨麒教授/博导


硝酸盐(NO3-)是分布最广的水污染物之一,主要来源于含氮肥料的大量使用和工业废水的排放。目前常用的生化反硝化、吸附分离、化学还原等技术存在二次污染、未完全降解及额外添加电子供体等问题。电化学还原技术因其高效、操作简单和良好的环境相容性成为目前最具前景的NO3-去除方法。电化学还原NO3-的主要产物包括亚硝酸盐(NO2-)、铵(NH4+)及氮气(N2)。低浓度NO3-污水(如饮用水、自然水体)氮素资源少,将NO3-电化学定向转化为无害的N2是该类废水处理的重要路径,而高浓度NO3-废水(工业废水)氮素资源丰富,将NO3-电化学定向转化为有价值的NH4+是其资源化处理的关键。在NO3-电化学还原体系中,电极材料处于“心脏”地位,是实现高效率还原和选择性生成N2NH4+的关键。虽然新兴的铜基电极在电化学还原NO3-方面被广泛研究,但目前常用的纳米铜(或氧化铜)仍存在活性低、稳定性差和规模化制备难等问题。对此,本研究通过构建一系列的铜基复合电极开展了选择性电化学还原NO3-N2NH4+的研究,并探索了其在低浓度和高浓度污水中的应用前景。


何丽博士生理论基础和专业知识扎实,科研创新能力强。博士期间以第一作者的身份在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SCI IF 2022=13.6)Journal of Colloid and Interface ScienceSCI 2022 IF= 9.9等期刊上发表高水平SCI论文5篇。


该博士学位论文研究目的明确,技术路线可行,研究采用了多种分析方法,内容较为丰富,取得的成果具有一定参考意义,表明作者具有较为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和较强的动手能力。论文条例较清楚,图表规范,达到博士学位论文的水平


在此,对何丽博士生通过博士学位论文答辩表示热烈祝贺!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