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热烈祝贺博士生赵骏刚顺利通过博士论文答辩!
博士生赵骏刚(湖南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于2024年9月30日上午在环境馆一楼会议室顺利通过了博士学位论文答辩。
答辩委员会主席:
牛承岗 教授/博导(湖南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答辩委员会委员:
王 欣 教授/博导(湖南师范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胡 亮 副教授/博导(中南大学资源加工与生物工程学院)
张 长 教授/博导(湖南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翟云波 教授/博导(湖南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答辩秘书:
李欣 副教授/博导(湖南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论文题目:锰基氧化物表面改性及其催化氧化甲苯的性能研究
导师:李彩亭 教授/博导
减少挥发性有机物(VOCs)的排放是遏制我国当前O3污染恶化趋势和降低环境空气中PM2.5浓度的重要举措。目前催化氧化技术以其净化效率高、无二次污染等优点成为最具应用前景的VOCs末端治理手段之一。该技术的关键在于开发高效稳定的催化剂,但是当前商业催化剂主要以贵金属为活性组分,因其高昂的使用成本、易中毒等缺点而限制了该技术的推广应用。锰基氧化物是一类价格低廉、环境友好、性能优良的非贵金属催化剂,其种类丰富,结构多变,因而具有很大的催化活性调控空间,被认为有潜力替代贵金属催化剂。但是目前锰基氧化物往往无法兼顾高效的催化性能与结构稳定性。如果能通过可控调节锰基氧化物表面物化性质,激活表面活性位点,提高活性物种的富集利用,则有望获得更优异的催化活性。基于此,本研究以VOCs类别中用量最大的甲苯分子作为模型污染物,通过对单体锰氧化物(MnO2)和特殊锰氧化物(锰基莫来石)进行表面改性提升其热催化氧化甲苯的活性和稳定性,研究表面关键物化特性指标与催化活性的构效关系,总结催化剂氧化还原特性的调控规律,并开发新型适用于光热催化反应体系的复合锰基催化剂,探究其结构组成、表面化学态、光电特性等对光热催化性能的影响,深入理解光与热对光热催化反应过程的影响机制。该研究对于热/光热催化技术高效脱除VOCs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赵骏刚博士生理论基础和专业知识扎实,科研创新能力强。攻读博士学位期间以第一作者在Small(SCI IF 2023=13.3)、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SCI IF 2023=13.6)、Separation And Purification Technology(SCI IF 2023=8.6)等期刊上发表高水平SCI论文4篇,以共同发明人获授权专利2项,参加国家级、省部级项目6项。
该博士学位论文思路清晰,选题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际意义,结构安排合理,工作量较大,数据可靠,图表规范,结论明确。该论文体现出博士申请人在博士期间较高的科研工作能力,是一篇优秀的博士学位论文。
在此,对赵骏刚博士生通过博士学位论文答辩表示热烈祝贺!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