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热烈祝贺博士生刘韵琴顺利通过博士论文答辩!
发布日期:2015年06月15日 阅读: 次
|
|
|
发布者: |
||
博士生刘韵琴(湖南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于2015年6月14日晚在环境馆一楼会议室顺利通过博士学位论文答辩。 答辩委员会主席:曾光明 教授/博导(湖南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答辩委员会委员: 尹笃林 教授/博导(湖南师范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彭 兵 教授/博导(中南大学冶金与环境学院) 牛承岗 教授/博导(湖南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陈桂秋 教授/博导(湖南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黄丹莲 副教授/博导(湖南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龚继来 副教授/博导(湖南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刘韵琴博士生的论文题目:湘江长株潭段水资源重金属污染修复及开发潜力研究 导师:刘云国 教授/博导、曾光明 教授/博导 湘江长株潭段是湘江中下游段,约 132 公里,两岸人口约 1100 万,是湖南建设两型社会的核心地带,在全省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上个世纪 70 年代以来,沿湘江长株潭段陆续建有各种工矿企业 570 多家,每年有大量重金属污染废水直接排入湘江,给该河段的水生态环境、沿岸动植物和居民生活带来巨大的环境风险,区域水资源环境的治理和恢复迫在眉睫。本论文利用突变综合模型、实验探究、生态风险指数评价法和多层级灰色模型等研究工具,对以重金属铬为例的湘江长株潭段重金属污染环境进行评价,并在此基础上,开展湘江长株潭段铬污染环境生态修复的研究,为正在开展的湘江长株潭段重金属污染提供了理论支持和可供选择的修复方法。与此同时,对湘江长株潭段水资源可持续开发潜力进行研究,这对合理规划和开发湘江长株潭段水资源,保持该流域水资源开发的战略可持续性,促进区域水生态环境合理利用和有效保护,保障长株潭两型社会建设的顺利进行有着较为重要的实践意义。理论上,也丰富了河流重金属污染与修复、生态风险评价和管理的研究内容。 刘韵琴博士生攻读学位期间,在Transactions of nonferrous Metals Society of China(SCI, 2013 IF=1.001)、Ecological Engineering(SCI 2013 IF=3.041)、湖南大学学报等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 8 篇,其中4篇论文被SCI检索,4 篇论文被EI检索,获得国家发明专利 2 项,出版专著 1 本。该生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专业知识,具备了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 在此,对刘韵琴博士生通过博士学位论文答辩表示热烈祝贺! ![]() ![]() ![]() |
||
发布时间:2015-06-15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