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袁兴中的呼声:用科技切断镉污染链,“镉大米”问题不容回避

发布日期:2014年02月14日  阅读:




发布者:院长
此条新闻已经被阅读过411次


袁兴中的呼声:用科技切断镉污染链,“镉大米”问题不容回避
湘声报,T1-3,2014-02-12,记者 姚依农

【导读】“必须严格控制大米镉含量,提升粮食安全生产技术。”民以食为天,食以洁为先。在湖南省政协十一届二次会议上,省政协委员、湖南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副院长袁兴中的呼声引人注目。“必须严格控制大米镉含量,提升粮食安全生产技术。”民以食为天,食以洁为先。在湖南省政协十一届二次会议上,省政协委员、湖南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副院长袁兴中的呼声引人注目。

个别地方出现的“镉大米”不仅挫伤了当地粮食交易,更威胁着百姓的身体健康。袁兴中说,对“镉大米”现状不能回避,不然就是对公众食品安全的极不负责。

袁兴中曾专门分析研究过“镉大米”产生的主要原因。“首先是含镉固体废物的露天堆积,致使地表径流和地下水的镉污染长期存在。”

“含重金属的污水灌溉、化肥过量使用是导致农田重金属污染的主要源头。”袁兴中向湘声报记者介绍。

事实上,为增加产量,农田大量地使用化肥所带来的镉使农田土壤镉的总量不断增加。

“水稻土的酸性特质促使土壤镉溶出性强。”这是第三个原因。袁兴中说,水稻土中镉的活性随着酸性的增强而增大。

袁兴中认为,要控制“镉大米”,先要从科研工作做起,在技术上给予支持和保障。

“用一系列的技术手段切断污染链条,控制重金属污染的主要源头。”他介绍了具体做法:深入研究主要水稻土类型中重金属向水稻迁移的规律;研发因地制宜的土壤重金属修复技术和镉大米含镉量快速传感检测技术;研发适于土壤生态环境健康发展的堆肥产品和切断土壤污染源头的技术。

袁兴中还建议,农业、林业、水利、环保、科技等部门应设立“镉大米”研究专项,建设产学研平台,开展相关技术的研发和示范工作。



附件:案由:控制湖南大米的镉含量,提升粮食安全生产技术>


发布时间:2014-02-14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