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热烈祝贺博士生王冬波顺利通过博士论文答辩!

发布日期:2011年06月07日  阅读:




发布者:院主任
此条新闻已经被阅读过1526次

热烈祝贺博士生曹建兵顺利通过博士论文答辩!

博士生王冬波(湖南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于2011年06月02日晚在环境馆南楼305会议室顺利通过博士论文答辩。

答辩委员会主席:刘云国 教授/博导(湖南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答辩委员会委员:
柴立元 教授/博导(中南大学冶金科学与工程学院)
谢青季 教授/博导(湖南师范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曾光明 教授/博导(湖南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杨朝晖 教授/博导(湖南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王冬波博士论文题目:SBR单级好氧生物除磷机理研究
导 师:李小明教授

论文针对传统厌氧/好氧生物除磷工艺在长期运行过程中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存在局限的问题,在前期研究发现的通过“一步氧化法”实现有机物与磷的同步去除的实验现象基础上,为揭示单级好氧生物除磷工艺中存在的特殊除磷机制,进行了一系列应用基础研究。研究结果表明:SBR无厌氧段可以有效实现磷的去除这一反常的实验现象是污泥中某些微生物过量吸收的结果;采用蛋白胨、乙酸钠、乙醇和葡萄糖作为不同的废水碳源时,单级好氧工艺均能实现不同程度的生物聚磷;微生物群落结构分析表明,单级好氧生物除磷系统拥有丰富的微生物群落结构,但传统的聚磷菌在驯化成熟后的生态系统中处于劣势地位,在此系统中占主导地位的微生物为菌胶团类细菌,单级好氧除磷工艺中的聚磷微生物极有可能是菌胶团类细菌(Zooglea sp.)。此外,作者从细胞代谢的物质能量水平的角度揭示了单级好氧工艺出现超量摄磷的条件、原因、聚磷机制以及碳源对除磷性能的影响机理等关键问题。本课题研究揭示了一种实际存在但又未被发现的微生物环境响应,对生物圈的磷元素的循环具有重要意义,研究结果丰富了现有的生物除磷理论,并可能开发出一种简单的除磷工艺,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广阔的应用前景。

王冬波博士在攻读学位期间,在Bioresource Technology (SCI 2009 IF=4.253)、Ecological Engineering (SCI 2009 IF=2.745)、Wa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SCI 2009 IF=1.094)、Environmental Technology(SCI 2009 IF=0.762)、中国科学、环境科学等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24篇,其中SCI论文12篇(第一作者6篇),EI论文5篇;获得国家发明专利2项。

论文工作量大,创新成果突出,有重要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应用价值;论文写作规范,条理清晰,数据翔实,结论严谨,是一篇优秀的博士学位论文。

在此,对王冬波博士生通过博士论文答辩,表示祝贺!





发布时间:2011-06-07

关闭